“围魏救赵”出自哪个战役?
标准答案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标准答案是:孙膑。
最令我哑然失笑的是:“围魏救赵”的记载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而事实上,“围魏救赵”之计的发明者是吴起。
司马迁在写《孙子吴起列传》时,只大书特书孙膑“围魏救赵”,却绝口不提吴起“围魏救赵”!甚至在《楚世家》中也不提。
都说司马迁是最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只有“呵呵”而已。
孙膑
“桂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54年。
而早在27年前,即公元前381年,吴起就打了一场比“围魏救赵”,而且战果比“桂陵之战”要辉煌得多!
楚悼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魏、赵两国为争夺卫国而交战,齐国协助魏国,于是魏、齐、卫联合伐赵。赵寡不敌众,便向楚求救。
楚国谋臣中有人主张这是三晋内部的事,用不着去管他;也有人主张不如坐山观虎斗,也可派点兵去观望,如果赵快取胜,就帮他一把;不过魏更强又有帮手,赵多半会输;当魏快胜利时,我军就赶快撤回来,不去和魏拼,免得吃亏。
吴起力排众议,认为这是出兵战胜魏国的好机会。我不出兵,魏胜赵后,力量会更强,对我威胁更大;而我现在出兵,表面上是我帮赵,实际上是借赵帮我;何况现在的楚军,已有足够实力打败魏军,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有人认为吴起太狂,说魏还有齐、卫帮忙呢!吴起说,齐、卫一不会出尽全力,二没有足够实力,只要打败了魏军,他们就会自动撤走,再说我也有赵军帮忙呢?
围魏救赵
吴起进一步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一种方案是直接赴赵,楚军劳师远袭难免成强弩之末;
另一种方案是——不如趁魏军的主力都到了赵地而自己国内空虚,我军避实就虚攻其必救。这样,既可解赵之围,又可事半功倍。
这一招果然立竿见影,由于楚军火烧后院,前线的魏军被迫火速撤回,在州西被以逸待劳的楚军打得大败。楚军所向披靡,横扫中原,一路攻到魏都大梁城门附近,饮马黄河;而赵军也趁势反击,占领魏的棘蒲等地。魏军成了风箱老鼠,齐军见势不妙果然跑回老家。
围魏救赵
拿“桂陵之战”与“吴起救赵”比较一下——
力量对比:
“桂陵之战”齐军对魏军,以一对一;“吴起救赵”楚军对魏、齐、卫联军,以一敌三。
战果对比:
“桂陵之战”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
“吴起救赵”打出了楚军的威风,不仅收复了北方被三晋占去的原陈、蔡土地,并又于卫国新拓一些土地。而且,从战略意义来看,楚、赵从此修好,赵不再参与魏、韩伐楚,从此不仅瓦解了三晋伐楚同盟,而且在魏的后方找到了一个牵制魏的力量,使魏国腹背受敌。
围魏救赵
“吴起救赵”比“桂陵之战”早27年,而且齐国也是参战国之一,专门研究兵法的齐国人孙膑不可能不研究这一战役、模仿这一战役。
因此,孙膑是“围魏救赵”的模仿者,而不是创造者。【何况孙膑“围魏救赵”的真伪尚有争议】
“围魏救赵”的真正创造者是吴起。
商鞅立木建信
我在《商鞅的师傅是谁》一文中,指出“商鞅立木”是模仿“吴起攻亭”的。
而孙膑“围魏救赵”也是模仿吴起“围魏救赵”的。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吴起确实是史上屈指可数的牛人,因为他是牛人之中的牛人,是牛人们的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