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吃濑粉、蒸馒头、鸭子、扁食、饺子、蒸面羊、馒头、汤圆、粗茶淡饭、蒸面、蒸米糕、狗舌饼、茄子饼等习俗食品。
1、吃濑粉
在广东,他们会在中元节吃濑粉,这意味着祈求和平。濑粉是他们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广东各地街头小吃摊都有卖。濑粉的吃法有很多。广东人在庆祝生日的时候也会吃这种美味的食物,这意味着增加生日。
2、蒸花馍
7月15日之前,民间妇女还盛行面塑活动,是晋北地区最受欢迎的。这个时候,有一个蒸馒头,邻居来帮忙。这个时候,我们会根据实际的家庭人数给大家捏一个大馒头。不同的馒头有不同的捏法。给年轻一代的馒头要捏成平的,叫面羊,意思是羔羊吃奶,膝盖下跪,希望年轻一代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给老人的馒头要捏成人形,叫面人,意思是儿孙满堂,福寿双全;给年轻一代的馒头要捏成鱼形,叫面鱼,意思是连年都有。
3、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7月半吃鸭子,因为鸭子在水中游泳,取其河灯祈祷的含义。还有一种说法是“鸭”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制“灵魂”。这种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和“压”的声音不一样。东莞人通常吃莲藕和鸭子。
4、吃扁食
东县村民今天吃扁食。扁食是一种用面粉和糖做成簸箕形状的食物,看起来像饺子。现在有些人称扁食为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很不一样。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于皮肤,其次在于馅料。就皮肤而言,饺子皮比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据说如果你把扁食皮放在报纸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报纸上的每一个字。至于馅料,就更不一样了。
扁食不仅可以用肉和蔬菜填充,还可以用鸡、鸭、鱼、蟹、蛤蜊、嫩黄豆等填充。,而且特别注重搭配,比如芹菜、荠菜猪肉、韭菜鸡蛋等等。有的人在猪肉糜里加虾,拌肉松,有的人用豆腐馅,味道独特。
5、吃饺饼
天台中元节吃饺子。圆筒类似于春卷,也称为饺子圆筒。饺子圆筒由饺子圆筒皮和各种菜肴组成。虽然制作简单,但它是天台县独特的食物,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节日必不可少的食物。同时,它也寄托了天台人强烈的家乡情怀。
6、吃蒸面羊
在河北,他们会在中元节吃蒸羊。这一天,他们会带一些蒸羊、水果、葡萄酒等去祭拜祖先,然后把蒸羊送给女儿和外孙。有些家庭很穷,所以他们用蒸面代替羊。
7、包子
江西省:吉安放烟花的时候,法师把馒头和水果扔到台下。传说女人抢一个馒头,第二年就能拿到。孩子抢馒头,一辈子都不会害怕。
8、吃汤圆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北乡人做当地饺子,不是元宵节,而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和冬至的中元节。北乡汤团,个头大,咸,尖头圆肚,三个可以装一个小碗。里面的馅料不是传统的芝麻等甜味料,而是像饺子一样咸,刨成丝萝卜,剁成小豆腐,家里自己剁辣椒酱。
9、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省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户户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粗茶淡饭来自宋·黄庭坚的《四休导士诗》。:"粗茶淡饭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饮食简单,生活简单。
10、蒸面
山西省:长子县的牧羊人在中元节屠羊赛神。俗话说,这样可以增加羊的生产。给亲戚送肉,家里穷没有羊的蒸面代替羊。阳城县的农民用麦片做成猫、老虎和谷物,在田间祭祀,称为“田间”。马邑县人民中元节以麦面为儿童形式,名为“面人”,给亲戚家的孩子送礼物。
11、蒸米糕
人们经常称莆田和仙游为“莆仙”。莆仙中元节前,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十二,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用糯米磨浆和“金水”蒸的糯米。事实上,“金水”是用干稻草和干大豆的枝叶烧成灰烬,冲洗过滤后形成碱性水。这种食物被称为“金黄色”,因为蒸好的糯米是金色的。
还做了一个“宝糕”,用冬米精细、筛选、拌糖,放在模具上压实,放在蒸笼里蒸。“金饼”和“宝糕”是中国元旦最重要的节日食品。
除了金糕,七月半也是莆田人吃“马糕”的日子。马饼,其实就是米糕,也叫“薄荷饼”。它是一种用冬米精细、筛选、加入白糖压实后蒸熟的米制品。吃的时候味道粉糯。印刷蛋糕是马饼的子体,内容有所更新。马饼由内而外都是细米粉。印刷蛋糕用花生和白糖作为馅料。
12、狗舌粑
“油茶当饭,别忘了粑粑”,每逢佳节吃粑粑的广西,都会在中元节吃狗舌粑。
狗舌粑里没有狗舌,但是有很多芝麻、糯米、花生、黄糖。碾成细粉的糯米和黄糖揉成一团,压扁成狗舌,滚入芝麻花生粉中,用高粱叶包裹蒸熟。是7月半(中元节)的餐桌主角。
13、茄饼
人们认为茄子蛋糕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去盂兰盆的干粮。每年中元节,老南京家家户户都会做茄子蛋糕,把新鲜的茄子切成丝,和面粉一起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