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挖矿”一词如雷贯耳,不仅民间热议,甚至国家层面也投来关注的目光,尽管多半带着警惕。DIY领域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冬,全球疫情与挖矿热双重夹击,无论是游戏爱好者还是电脑销售商,都盼望着“矿难”早日降临,以解市场之困。
近两月,硬盘挖矿异军突起,万物皆可挖的概念不胫而走。然而,随着奇亚币的疯狂,质疑声浪四起,其自诞生以来便伴随着“诈骗”疑云。近日,奇亚币价值骤降,全网存储容量缩水,矿主纷纷抛售矿盘,敲响警钟:远离矿盘,刻不容缓!
若预算允许,请坚决规避!还需警惕低价整机背后的猫腻,其中不乏二手零件,乃至矿卡、矿盘的身影。与ETH、BTC不同,硬盘币通过“播种”硬盘容量来计算算力,每1TB容量等于1TB算力,其模式与显卡挖矿迥异,后者依赖实时计算,前者则需预先计算并存储结果以待验证,形成播种与收获的双阶段作业。
类比高考草稿纸与答题卡,硬盘挖矿的P盘(播种)过程对SSD的写入量是天文数字,而硬盘矿的特殊性导致即便是存储盘,其状况也好不到哪去。不同于显卡挖矿对硬件的温和,硬盘挖矿直接挑战硬盘的生命周期,特别是固态硬盘在P盘阶段的大量写入,加速了其走向报废的进程。
显卡挖矿虽影响使用寿命,但通过更换显存或优化散热,尚有救赎之路。硬盘挖矿则直指硬盘的命门,西部数据SN550的案例说明,一旦接近或超过官方标称的TBW,保修即成空谈。此外,TBW并非绝对寿命指标,但硬盘矿的高强度使用无疑加速了死亡步伐。
奇亚币的暴跌引发矿盘潮,二手市场涌现大量廉价硬盘。但请注意,看似实惠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矿盘的写入量令人咋舌,即使是QLC硬盘因低速写入反而显得“安全”,但这绝非选购的理由。
对于矿盘,除非是极低的价位和较低的写入量,否则风险难以承受。企业级矿盘需具体分析,但在当前价格下,矿老板的抛售并不诚恳,耐心等待,切勿急于入坑,以免得不偿失。
总之,硬盘挖矿的狂欢已成过去,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和潜在的消费者陷阱。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市场,明智的决策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