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技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22年中,全球日均淡水产出达到惊人的1.2亿立方米,这一数字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跃升至1.5亿立方米,到2030年更将翻番,逼近每日2.5亿立方米的里程碑。在这场蓝色革命中,反渗透技术(RO)以其高效性成为绝对主力,众多国际品牌如杜邦、海德能等,携其高性能的反渗透膜,如杜邦的FILMTEC SW30HRLE-400,引领市场潮流。
在中国,海水淡化的步伐同样迅速。据自然资源部最新报告,2021年底全国已有144个海水淡化工程,总规模逾185万吨/日,显示出年增长的强劲势头。这些项目遍布沿海九省,尤其在水资源稀缺的海岛,日淡化能力达到近45万吨,展现了海水淡化对于缓解区域水荒的关键作用。
在技术层面,反渗透膜(SeaFILM)技术的革新,特别是向更高回收率的设计迈进,成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关键。新系统能在保证低能耗(如2.1-2.9 kWh/m)的同时,将回收率推向55-60%,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一进步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也为未来的水厂建设和升级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新路径。
展望未来,海水淡化厂的建设预计将激增,预示着在应对全球水危机中的角色愈发重要。曾经依赖阻垢剂的日子已逐渐远去,随着标准的放宽,技术的优化让海水淡化更加绿色。尤其是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及中东,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水源补充,特别是在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海水淡化水几乎撑起了饮用水供应的半壁江山。预计到2030年,其贡献率将进一步飙升,彰显出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希望之光。
引用专家Nikolay Voutchkov在去年IWA LET会议上的见解,全球海水淡化技术正处于创新的前沿,正逐步跨越新的边界,为解决全球水短缺问题提供坚实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