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姬线badend1,最坏的地方不在于直树死了,它被称为bad的最重要原因,见织姬最后的内心:既不是为了勾引一个男生,也不是因为喜欢直树,只是为了一种泛化的感情需要,以及为了重新感受曾经的感情,这种泛化的感情需要——而非爱情的专一性(或者不是泛化的感情,而是为了重温曾经的感情)都使得直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道具,而非一个真正的情人。简单地说,直树始终没有得到织姬的爱情。尽管直树的死使得织姬自责,并使织姬发誓孤独一生来赎罪,尽管直树的死引起了织姬如此沉重的后果,但这后果的沉重、剧烈,丝毫无法抵消爱情的失落,无法抵消织姬并未真正爱直树的事实。从后果的沉痛来看,直树死得似乎重于泰山,但却是一座寸草不生毫无生机的死山,一个空壳。这是一个只有伤害、自责、痛苦的结局,BAD得无以复加。
而这个结局和它的达成条件,也反映了剧情的用心。和所有人打勾勾,不愿承受忤逆任何人的感情带来的心理波动,与其说是太体谅别人,不如说是自己的内心太软弱,因为这种超出了自己能力的许诺,其实质只是把不快推后,并变大,因为不敢承受、无法承受当前的不快,而通过泛滥的许诺,维持当时表象的完美,不惜后果无法收拾,这是一种怯懦和逃避。而同一种心理的另一面,则是一种贪婪,贪婪所有对象的好感,为了这种贪婪做出自己无法做到的许诺。综上,贪婪、软弱、怯懦的另一面都是勇敢。缺乏勇气和意志的内心,就像一个黑洞,肆意吸收着周围所有的感情,来填补那永远也填不满的脆弱的内心。从这个剧情里,我们可以看到逻辑的链条:软弱,是如何衍化成罪恶的。
爱情绝不只是对感情的饥渴需求,它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取舍来支撑维护,内心软弱到感情泛滥的人,没有资格得到真正的爱情。而这个剧情里的织姬,尽管也许也有类似的弱点,但主要是直树的内心的映射和反映,这一悲剧的主要根源在于直树,他向所有人抛洒滥情的种子,只是碰巧在织姬这里结出了恶果,而无辜的织姬却要在现实社会里承担所有伦理上的后果。而这后果是织姬自愿承担的,社会固然不会原谅她,更甚的是她自己就无法从自责中解脱,这就更加让人揪心。织姬此后要宿命般地背负本不属于她的“罪恶”度过一生,这沉重的远景让人无法释怀,此刻,真想警告垂死的直树:“活过来!如果你死了,你就犯了最大的罪!”这是BAD的第二层含义——也许这才是最主要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