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东亚建筑风格介绍,东亚包括中国、日本、琉球、朝鲜以及韩国等,他们的建筑风格延续着中国古代的的风格,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园林景物,对于玩家们是一个挑战。
一、中国的太庙
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
前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十五年因更改庙制而略作修改,嘉靖二十年遭雷击焚毁,嘉靖二十四年复建。明末清初遭受残损,但主体木构架保存较为完好,仍为嘉靖原构,清顺治年间修复。大殿十一楹,深四楹,重檐列脊,殿额有满汉文对照的"太庙"。殿外的三重台基用汉白玉石栏环绕,月台御道正面依次刻有龙文石、狮纹石和海兽石。殿内的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榆木;地铺"金砖";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殿内原供奉木制金漆的神座,帝座雕龙,后座雕风。座前陈放有供品、香案和铜炉等。两侧的配殿设皇族和功臣的牌位。
中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宽九楹,深四楹,通过石露台连接前殿,殿外的石阶下左右各有二个石灯。殿内正中室供太祖,其余各祖分供于各夹室。神龛之外陈列着与神牌数目相同的帝后神椅,对于皇后的祭祀,明代仅供原配,清代兼祀继配。又名中殿,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始建于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2.31米),进深四间(宽20.54米),殿内祖宗牌位同堂异室。各夹室内陈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牌位立于褥上,象征祖宗起居安寝。清未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等十一代帝后的牌位。每逢祭典前一天,将牌位移至享殿安放,祭毕奉回。
后殿,又名祧庙,永乐初建太庙时未设,弘治四年添建。四周围以红墙,有门五楹,殿九楹。殿外石阶中刻龙纹石,殿内供清朝立国前被追封的帝后神牌。又称祧殿,存放祭祀用品的地方,如今早已生活化。
二、平等院
位于日本京都府郊区宇治市莲华116号,是平安时代池泉舟游式的寺院园林。其址可谓风水宝地,前临宇治川,远对朝日山。贞观年间(859—— 877)嵯峨天皇的儿子、左大臣造园家源融(822——895)据此开创别墅。其后,阳成天皇、宇多天皇、朱雀天皇先后在此构建别庄,长德四年(998) 摄政和太政大臣藤原道长得此地重构园宅,园中樱花、杜鹃花和莲花每年喷芳吐艳,平等院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为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早期木构建筑,沿着京都宇治川边兴建,据说是古代日本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极致具体实现。该院兴建于公元1052年,规模相当今日1/2宇治面积的平等院乃为引入宇治川水,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弥陀堂,水池之东则建构象征今世的拜殿,打造“净土庭园”之喻的代表建筑,其规格更为后来日式庭园的参考指标。古刹的平等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面对阿字池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弥陀如来”与51尊“云中供养菩萨像”得名的“阿弥陀堂”,后因“阿弥陀堂”外型似欲振翅而飞的禽鸟,在中堂脊沿更有两只尊贵象征的金铜凤凰像,遂在江户时代,更名为“凤凰堂”。
三、首里城
是位于琉球群岛的冲绳岛内南部,那霸市以东一座琉球式城堡,从15世纪至19世纪是琉球国的都城所在地和王宫,首里城原建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是琉球王国的政治和权力的中心。
是冲绳群岛的重要古迹,是以战后残留的原型为样板复制的唐朝风格建筑。首里城是琉球王国的宫殿建筑,是当时国王处理国家事务、接见使节和举行重要庆典的地方,它融合中国、日本及冲绳岛的建筑特色,曾四度被毁,修复后的古堡已于1992年重新开放。如今的古堡有北宫、南宫、首里门及多座城门。
首里城建造于14世纪中叶,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1992年重建。
首里城中最醒目的建筑物主殿原来是琉球国王办理公事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
四、佛国寺
创建于公元752年,它的院落布局极具特色,保存了廊院式平面格对、空间形态。佛国寺的石造古迹都是用花岗岩建造,其形态、建筑方法均为当时土木建筑技术之精髓,华丽宏伟,表现一种平衡和谐之美,是韩国石造艺术的宝库。佛国寺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是迄今香火始终不断的为数不多的寺刹之一。1995年12月与石窟庵作为一个遗址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坐落在韩国庆尚北道东南的吐含山山腰处。吐含山,位于庆州市东南13公里,被称为韩国五岳之东岳,海拔745米。其西南约2公里坐落着著名的“华严佛国寺”,即佛国寺。
五、一柱寺
是越南名胜古迹,位于越南河内市巴亭广场西南,建于1049年的李朝。因该寺建在灵沼池中一根大石柱上而得名。灵沼池为方形,池周砖砌栏杆。一柱寺为木结构,亦方形,每边 3 米,四面带廊。据传李太宗梦见观音菩萨手托婴儿,立于水池莲花台上,不久得子,乃下令仿出水莲花建寺,故一柱寺似出水莲花。直径 1.25米、地上高度4米的石柱象征花梗,石柱四周的 4根木支架如同花,寺身及四边微翘的屋檐,构成花瓣。寺正面檐下悬匾 ,匾题“ 莲花台 ”。由于几经修缮,现存寺的规模小于原建,但其艺术风格仍旧保留。
坐落在平壤市中心,造型雄伟典雅,是由10座楼组成的10层建筑。大厅里明净的墙壁,圆形的立柱,花纹大理石的装饰,玉石铺成的花纹地板,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民族建筑形式的艺术美。有34个屋顶组成的朝鲜式青瓦屋顶,显得雄伟清雅,又如展翅腾空的群雁。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1982年4月开馆。
人民大学习堂提供有座位5000多个,可容纳一万多人。藏书3000万卷,有600多个房间可供读者阅读书籍.设在大小10个阅览室的图书传送装置迅速把读者需要的图书传送到读者面前。17个录音室可录放译成朝语的外国书籍,读者可以借录音带学习。
七、喀喇沁亲王府
是清朝贡亲王的府地,是蒙古族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贡桑诺尔布的故居,现已被辟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坐落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镇,位于承德东北150公里,赤峰西南70公里处。先后有十二代喀喇沁旗蒙古王爷在此袭政,是内蒙古现存王府建筑中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建筑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邸原占地面积300余亩,房屋490余间,两层院落,主体建筑分大堂、二堂、仪门、大厅和承庆楼,院内苍松古柏,幽雅恬静,楼阁殿堂,相映成辉,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蒙古族文化不可缺少的见证。
亲王府前后五进院落,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为大堂、二堂、回事厅、议事厅和承庆楼,每座正堂两侧各有配房,五进院落均有东西厢房。
主建筑群外,东西两侧建有跨院,左右对称,每个跨院有若干四合院,由垂花门和回廊相连。
东跨院为王爷福晋起居处,分别布列有内宅、卧寝、书房、燕诒堂及生活服务设施膳食房、碾房、磨房、仓库、马房等。
西跨院建有书塾(斋)、四角方亭、揖让厅、练功场、孔庙(文庙)、关帝庙(武庙)、宗祠(祠堂)、佛堂。
承庆楼之后为王府花园,花园与北山自然风景区毗连呼应,园内建有亭榭、回廊、石桥、池塘、假山、茶肆、戏楼、庙堂。广植花木,放养禽鱼,圈养驯鹿。
前庭(广场)南面的锡伯河畔,曾是绿茵似毡的牧场,东西一字排开十三座敖包,每逢七月,在此举行祭敖包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