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锣鼓表演一等奖视频获得者。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并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创作的《红旗飘飘迎国庆,万里长城喜洋洋”等作品,在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巡回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其代表作有《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祖国母亲的怀抱”等。作品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部文华大奖、全国优秀歌曲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奖项。
一:威风锣鼓表演一等奖视频1990年,来自山西的三百余名鼓手参加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表演,一曲《亚运雄风》使山西锣鼓威震神州。“一夜成名天下闻”,山西锣鼓以其千雷震地的气势,赢得了“天下第一鼓”的美誉威风锣鼓主持人串起一串串的精彩词语,激发出听众的狂热热情,使现场的气氛一度达到了 *** 。
他们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用最生动的方式将锣鼓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威风锣鼓主持人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更是现代文化的代表和传播者,他们的串词为现场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
三:山西威风锣鼓表演原创 李永泉 西行
大宁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南端,北与永和县接壤,南同吉县毗连,东与蒲县、隰县为邻,西与陕西延长县隔黄河相望。大宁县在上古时期,就有先民聚居。大宁县非物质文化种类,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
大宁县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逶迤,梁峁层叠,垣坡连绵。南北高山对峙,中部昕水横贯,东高西凸,形如盆地,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说。
大宁县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石材、矿泉水等。煤炭为2号、9号煤,储量达20亿吨,煤层厚度大,未受破坏,具备建设大中型煤矿企业的条件;石材为砂岩石系列,具有亚光型、吸水性强、无辐射、无污染等特点,特别适合室内装饰、桑拿池装修和雕刻,目前在世界比较流行;矿泉水富含锶钠等元素,被誉为山西第一水。
大宁自然景观秀丽,人文景观众多,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独特。芝麻滩旧石器遗址、翠云山新石器遗址、周朝小神龙庙、春秋时代的将军墓、明朝的十八罗汉洞和笊篱寨、元代的曹娘娘庙等古建筑历史悠久;白马啸、双锁山、高山、二郎山等山水远近闻名。
芝麻滩遗址
位于大宁县徐家垛乡李家垛村季大坡村西南1公里,文化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距地表深度0.3--10米,位于昕水河二级阶地的底部,地层剖面自上而下为:(1)三叠系砂岩基座(2)砾石层(3)砂层夹小砾石。该遗址暴露的主要遗物,以粗壮石器和细小石器为代表,前者采自砾石层,后者采自阶地顶面。共采集标本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等47件。根据采集标本,可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翠微山遗址
位于大宁县城关镇翠微山(俗称南山)山颠,遗址范围1平方公里,文化层距地表约4米,厚度2米,暴露遗迹主要是灰坑,黄土断层。暴露主要遗物有绳纹灰陶,泥质红陶、夹砂陶片。采集标本有彩陶钵、尖底瓶口、底、陶环、泥质绳纹灰陶、泥质红陶、磨光黑陶片。时代应为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初期。
周朝小神龙庙
春秋时代的将军墓
元代曹娘娘庙
小金殿西瓜
含糖量高,瓜体大,皮薄肉脆,瓜内全是红沙瓤,点缀几颗黑色籽,见刀口裂,浓甜的汁水顺刀而下,吃起来,甘甜清脆,口感独特,更为主要的是西瓜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具有清热解署,降压,利尿等疗效。
红皮小米
红皮小米大多种植在山腰和丘陵间的小块向地上,独特的种植环境和传统的种植 *** 保证其天然、绿色、无污染。作为大宁县特产的红皮小米,由于种植条件要求苛刻、产量低,一直被当地人视为请客送礼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市场上很少流通。所产的红皮小米颗粒均匀饱满,色泽嫩黄柔和、营养丰富、易煮熟、入口细腻绵滑、余香让人回味无穷。长期食用能达到滋养肾气、和胃安眠、滋阴养血的功效,实为孕妇、小孩、老人和体虚者滋养进补及日常营养的佳品。
大宁灵芝
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古代认为灵芝具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视为仙草。
灵芝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灵芝一般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长在腐树或是其树木的根部。灵芝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之中。
蒲剧之乡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因兴于山西古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外省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西梆”等;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陕西称:东路戏,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或“乱弹”,蒲剧与秦腔有着极为密切的发展脉络联系,所以两者又常常登台轮番演出,成为密不可分的“姊妹戏”。
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山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和河南古陕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戏曲之乡”之称。
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牛王庙戏台、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这些实物史料证明,晋南地区戏剧活动历史悠久。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 ,长于表现慷慨 *** 、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
蒲剧本身在晋南又分南路和西路,在剧目与表演风格上各具特色,人称“南路文雅,西路火爆”。蒲剧音调高亢激昂,音韵优美,长于表现 *** ,其旋律跳跃幅度大,起调高,大小嗓兼用,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称。
蒲剧传统剧目有本戏、折戏500多个,题材上至远古,下至明清,有文有武,风格多样。传统剧目有《薛刚反朝》、《三家店》、《窦娥冤》、《意中缘》、《燕燕》、《西厢记》、《赵氏孤儿》等,新编历史剧有《白沟河》、《港口驿》,现代戏有《小二黑结婚》等。其中《窦娥冤》已摄制成影片。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蒲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晋南威风锣鼓
是诞生和流行于山西临汾一带的民间传统打击乐,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故称“威风锣鼓”。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 *** *** ,便会出现在民间。威风锣鼓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威风锣鼓古朴典雅、纯正健美,蕴藏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是中国鼓乐的经典,具有形态、音响、乐曲、表演四方面的美学特征。在历史的发展中,吸取不同时代鼓乐艺术的精华,终于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粗犷豪放,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鼓”。
威风锣鼓突出表现在一个“威”字上。演奏起来,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粗犷豪放,威武雄壮。音响刚柔相济。跌宕起伏,时而缠绵婉转,曲折悠扬,象山间小溪,潺潺流水;时而紧锣密鼓,搅地荡天,似虎啸雷鸣,声震长空。曲牌结构,严谨流畅,悦耳动听,雅俗共赏。乐器音域宽广。声若洪钟,深沉浑厚,刚中有柔。表演击奏多姿,形体健美,队形变化,繁而不乱,各种技巧交替施展。再加槌缨、钹饰和鲜艳夺目的服装,呈现着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诱人景色。这个特点,概括为:“融服饰、舞姿、音响、技巧、队形于一体,集粗犷、剽悍、倔强、好胜、风度于一身。”
时代赋于威风锣鼓以幸运,在本世纪八十年代末,短短几年内,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性和世界性的重大表演。大大促进了威风锣鼓的改革与发展,达到了质的飞跃,演进成今日的崭新面貌。它三次进京表演,名声大噪。一次是1988年在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上,一次是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庆祝国庆四十周年专题文艺晚会《我爱你——中国》的录相表演,再一次,则是1990年,在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三次表演,震惊了首都,震惊了全国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威风锣鼓一举成为代表中华民族声威的艺术形式。中外文化名人和新闻工
一带一路上各国各地区基础数据,尽在西行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