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白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 漫长的告别电影免费观看 漫长的告白无删减版在线观看,《漫长的告白》是由张律执导,倪妮、张鲁一、辛柏青青领衔出演,池松壮亮、中野良子、新音特别出演的极致美学爱情电影,该片讲述了少年时代的立冬曾爱慕过一位叫阿川的女子,在历经近20年的深情等待,俩人再次相遇。这份深藏心中的爱,也在这场远赴“她”乡的逐爱中愈演愈烈的故事
《漫长的告白》是朝鲜族导演张律的第13部长片,原名《柳川》。在参加了平遥、釜山、塔林黑夜等十余个国际电影节之后,影片将于8月12日与观众正式见面。这也是张律的电影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公映,他的下一部作品《白塔之光》已经确定启用全中国影人班底,《漫长的告白》可以看作是他在《春梦》《咏鹅》《福冈》几部韩语电影后,回归本土语境的一次过渡与尝试。
在视听层面上,《漫长的告白》保持了张律作品的一贯风格:流动、诗意、恬静,这次尝试在面向观众,引发了一些讨论与争议。集中在影片中男性角色对于女性予取予求的态势,以及女性角色并不合乎常规逻辑的情感观与反应。有人会将角色设计上出现的问题归咎到导演兼编剧张律的身上:今年60岁的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否过于陈旧,且充满了男性导演颇具主观意识的臆想?
在影片上映前,张律和我们分享了影片的拍摄初衷,他对于创作有着自己的坚持,也并不介意作品面临口碑两极分化的情况。今天这篇文章,聊一聊《漫长的告白》在故事与人物上存在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也附上导演本人对于影片的一些构想。借着这部电影,不妨来讨论一下,男性导演镜头中的女性角色该如何构建?当下又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一部难以定义视角的电影/
有个名叫“阿川”的姑娘,她在南方出生,随着父母搬到北京生活,在这里结识了“立春”“立冬”两兄弟。哥哥立春玩世不恭,有着不负责任的随便;弟弟立冬性格含蓄,习惯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立春与阿川成为了恋人,立冬则一直默默地爱着阿川,从未向她告白过。阿川家庭突遭变故,母亲毅然带着16岁的她前往伦敦,而后在几个城市之间辗转迁移。《漫长的告白》所记述的正是她与两兄弟时隔二十年的重逢,以及再次的别离。
整部影片看下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坚决执握动线的男性角色——立春仍旧轻浮,见到旧情人阿川便会开展强烈的情感攻势,为的只是与阿川重温鸳梦,然而远方的家庭一旦传来消息,他追求中年艳遇的渴望便会迎来劈头冷水。随着岁月更迭,那副玩世不恭的嘴脸早就丧失了魅力,但他仍然保有着争强好胜的本性,在已经丧失性能力的情况下,坚持在阿川屋中留宿,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男性气概比弟弟更强,甚至通过语言对弟弟进行情感上的绑架与碾压。可以说,他代表了一种传统、迂腐的男性形象,将女性作为一种漂亮的附属物,达到关于吸引力的自我劝慰。
立冬的人物性格更加复杂。通篇故事由立冬行将就木的视点展开,癌症晚期的他希望再见心上人一面,却又没有勇气面对少年时摸过阿川胸部的过往,于是拉来了哥哥同行。重见阿川,难以避免地怀有对梦中情人的性幻想,他凝视着阿川雪白的皮肤、动人的歌喉、曼妙的舞步,以及与之相和的魅惑光影。阿川存在的姿态,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立冬的视角折射出来。他与立春的人物形象截然不同,但他的温吞、沉默、犹豫不决,同样会令一些观众感到不适。
在这样性格的影响下,兄弟二人之间的交谈与互动,也会产生一些不符合主流意识的台词。类似于立春对立冬说:“你现在也可以摸她啊,川儿挺随便的”等等,虽然立春与立冬很快各自给了自己一个耳光,但这样的话语说出来,对于许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来说,是具有一定侵犯性的。
而阿川这一中心人物,呈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豁达。当她面对带有冒犯性的质问,以及明确的物化意图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选择的是默认、默许,一笑置之,而非旗帜鲜明的对抗,或是说出心中的不快。换句话来说, 我们很难通过直观的表现揣测她的思绪,关于她的刻画,是带有虚浮性的。她的存在,于多个方面都符合四九城人文历史中“大飒蜜”的定义,但心理与动机却不符合一些观众心中的常规逻辑。
其实阿川的气质是契合张律近年来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序列的——自从2014年重拾叙事影像的《庆州》之后,张律对女性的刻画方式发生了深切的变化,由早期那些游荡在边境,肩负着重大生存使命的女行者,转变向更为轻快的喻指,她们通常拥有天赋异禀的技能,开朗爽飒的魅力,甚至选择的动机更为飘渺而难以捉摸,在不同时刻与不同对象留下暧昧与欢愉。
只是这样的创作理念与当下的文化语境,以及观众对大银幕女性形象的审美存在差异。像阿川这样一个漂泊惯了且经历独特的女性,为何仍然是男性凝视下的产物?她应该更加勇敢地活出自己的样子,却在结局处又陷入到了难解的惆怅与矛盾之中,像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片名由《柳川》改为《漫长的告白》,更加强调了立冬的视角,当观众发现立冬对阿川的情感,以及阿川的形象与想象中大相径庭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失望之感。
我们可以说《漫长的告白》是一部作者电影,表达了主创团队对当代情感关系的解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男性导演在构建女性人物形象上容易出现的尴尬处境:人物来自于自身早年的生活和体验,但由于太过私密,或者选择呈现的切面太薄弱,很难令观众产生共情。这是影片走向市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也体现了观众希望在大银幕上看到更勇敢、鲜活女性形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