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春秋笔法 什么是“春秋笔法”

来源:网络时间:2023-12-26 11:11:45

其实什么叫做春秋笔法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什么叫做春秋笔法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什么叫做春秋笔法 什么是“春秋笔法”

一、春秋笔法是什么意思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

春秋笔法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指的是写文章的时候通过比较隐晦或暗喻的方式写出那些不应该坦承在大众眼前的一些问题所在。这在古代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为了不给统治者造成负面的影响,也为了天下黎明能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春秋笔法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艺术,不着痕迹的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

众所周知,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晚年的时候,他和弟子们编撰了《春秋》,在编写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的时候,孔子暗含褒贬,并没有在明面上说出是非好恶,而是通过细节描写、及修辞的手法及材料的筛选呈现出来,比较委婉而微妙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世人为了整理孔子的《春秋》,多有注释《春秋》的内在含义与指向,特别涉及礼的一些细节最多。这便叫做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的,孔子作为一个历史的记载者,他不免会碰到历史中很多的人物事件,而这其中肯定不乏有奸吝小人、欺世盗名之徒,孔子肯定不能直言不讳的照本宣科,而是选择性的用大众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尽量委婉的写出来。但这也不是撒谎,而是影射暗喻相结合,只有这样,既尊重了事实,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这叫委婉的陈述和评论,有目的的选择。

虽然孔子这样的“春秋笔法”为后世人对历史发展的研究有些误导,但他这样的做法也能被后人深深理解,也是他的良苦用心,是他的大智慧,才想出这个《春秋笔法》的妙招,直到现在文人们都会或多或少的互相的解嘲而哈哈一笑呢。

二、什么是“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是指在宣传材料的选择上注意褒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1、词语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2、注释:

子夏,孔子弟子。以才思敏捷,文学著称。所以,孔子经常跟子夏探讨文学创作。孔子身后,大多儒家经典是由子夏传下的。但就写《春秋》而言,孔子是不肯让子夏发表意见的。

扩展资料: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后世史官所遵循的修史原则、方法以及指导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春秋的指导思想。孔子编修《春秋》的实践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一直是研究孔子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议题,人们对于其探讨也是争论不休。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它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学者们研究历史文献的书写演变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笔法

三、什么叫做“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它本身

并没有“阶级性”,在谁手里就为谁服务。孔夫子用得,现代人,要是高兴,也

没什么用不得。

讨论概念含糊的东西,第一件事是要下个定义。什么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

有两个特征:内在的法律精神和外在的委婉平易的表达方式。

要用春秋笔法,先要建立“义例”。这其实是文字上的立法,具有法律的一

致性:某一类人的某一类事一定用某个特定的词组来描述。这里要说“某一类人

”,因为古人未必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做皇后,好人家出身的叫“

立某夫人为后”,不入流的则叫“立某氏为后”。现在当然不宜如此,但是一个

严肃的作者,必然有文字上的一致性。

义例立得好,除一致性外,就像比较合理的法律一样,还有它的有限性,即

不能无限上纲。西汉的一位官员回驳皇帝说:如果惊了你的马就要处死,那么有

人铲了祖皇帝陵墓的一把土,你要怎么办?春秋笔法,决不感情用事,把严厉的

语句庸俗化。严厉的语句,保留给真正严重的恶行。如果欧阳修的《五代史记》

要算“肆意歪曲”历史,那共产党写的现代史应该算什么?

春秋笔法的表达方式,则是把价值判断寓于看似平淡的语句之中。平淡的背

后,是深思、再思、三思后的定论。没有什么“炮轰”、“油煎”之类的语言暴

力,高简的文笔,传达的是历史法庭的泠泠寒意。

春秋笔法,和诗词格律、八股文等一样,在今天这一无历史、二无英雄的时

代,是退居“灯火阑珊处”的文化“次”遗产。现在的人写诗,不必先学唐诗宋

词,更不用顾及诗词格律。但是,写出的东西如果读得人舌头疼,则不妨看点古

诗,学点诗律。把“不可读”作为一种风格来追求的,当然不在此例。现在的人

写文章,也决不会去模仿八股。但是一写就下笔万言离题千里的,八股却是对症

的良药。如果八股是作文的最低规范,那么,读到第三段还未见议论开始(“起

讲”),后面的我们就不必看了。现在的人写历史,应该是不用春秋笔法了。不

过,学学春秋笔法也没什么坏处,至少下笔时可以谨慎一点,并保证前後议论的

一致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联系邮箱:9145908@qq.com
多特北京的网友 2024-10-09 18:30:47 回复
“这在古代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为了不给统治者造成负面的影响”作者的这个说法本人不认同,春秋笔法可以概括为“一字褒贬,微言大义”,不详细写出那些坏人做的坏事,本人认为并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而是为了“隐恶扬善”,如果把恶事详细记录下来,特别像现在的媒体,整天放大丑恶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曝光,其实背后却往往让其他作恶的人去模仿,孔子深刻认识到这样的后果,因此只记录事情本身,并不把详细的过程写出来,比如写某人把国君给杀了,这样就行了,非得把如何杀的过程写出来,甚至把现场血淋淋的照片、杀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那就是在“扬恶”,会让坏人争相模仿,这样的社会只会越来越道德败坏。当今社会的问题,跟“扬恶不惩恶”有极大关系。
多特北京的网友 2024-10-09 18:30:47 回复
“这在古代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为了不给统治者造成负面的影响”作者的这个说法本人不认同,春秋笔法可以概括为“一字褒贬,微言大义”,不详细写出那些坏人做的坏事,本人认为并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而是为了“隐恶扬善”,如果把恶事详细记录下来,特别像现在的媒体,整天放大丑恶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曝光,其实背后却往往让其他作恶的人去模仿,孔子深刻认识到这样的后果,因此只记录事情本身,并不把详细的过程写出来,比如写某人把国君给杀了,这样就行了,非得把如何杀的过程写出来,甚至把现场血淋淋的照片、杀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那就是在“扬恶”,会让坏人争相模仿,这样的社会只会越来越道德败坏。当今社会的问题,跟“扬恶不惩恶”有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