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来源:蜂鸟网时间:2012-12-11 12:12:15

  中常影调,按中灰曝光——为什么中常影调毋须随意增减曝光量?

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在数码摄影中比较盛行一种说法:曝光宁欠勿过。数码影像暗部如何呈现更多的层次?曝光欠一点问题不大,因此,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方式。问题是“宁欠勿过”的照片都要经过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每张照片都要调整,工作量太大,十分麻烦。

  在1.2节中详细地论述过数码的优势,正确的拍摄可以使照片的宽容度至少达到11级。有这样的指标,我们为什么还要“宁欠勿过”地制造麻烦呢?求保险、保安全的拍摄习惯,阻碍了我们充分地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的探。我曾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特别推荐“宁久勿过”,减半挡的“安全”拍摄方式,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佳能公司提供的一批数码原片,照片明丽通透、色彩优雅。出于好奇我认真地查看了这些照片的元数据,证明这些照片没有经过后期调整,确实是一次拍摄而成的。我很沉重,相同的相机我们为什么拍不出这种不需要调整而一步到位的照片呢?这样一件小事推动了我对数码宽容度、饱和度的进一步认识。很快我就掌握了这种一步到位的拍摄技法。当然,一步到位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针对中常影调的题材,过高或过低的反差难以做到一步到位。

  中常影调是指画面反差中常,高光和暗部的光比在1:64和1:128之间,即6~7级光圈,柔和的光线、平顺光等条件。关键是光比较小,整体的照度明暗则关系不大,数码完全可以在这种条件下“正确曝光”而获得毋需调整的优良画质照片。这里的“正确曝光”是指按照18%中灰值测光的原则,无论点测、偏重中央测光还是平均测光,只要测光点落在画面中中灰平均值上,就可按此得到的曝光参数就大胆曝光,而不必担心高光损失而随意地减曝光,充分利用相机的最佳宽容度和记录能力,不必怀疑相机。

  怎么鉴定这张照片是最佳的呢?很多人习惯在照相机液晶屏与显示器上看照片,然后得出结论。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把液晶屏的亮度、现场环境以及显示器不准等问题解决好,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准确的,建议把相机液晶屏的亮度调到中间偏低一点,观看的时候避免阳光直射。此外,人的眼睛如果和相机液晶显示器成直角关系时,看到的画面有的时候会偏亮,所以相机和眼睛呈105o左右的角度看屏,拍出来的照片曝光往往比较准确。有关的内容请参阅用8.2.2“什么是合格的照片”一节。照片的高光数据在245左右之间,黑色在0~8之间,照片的曝光就是最佳的状态,能够冲放、打印、印刷高质量的照片。


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图3-39

  图3-39是佳能某型号的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元数据显示其未经过任何调整。

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图3-40

  我们用数据和直方图来判读这张照片(图3-40)。先看直方图,层次分布连续,衔接比较平滑,没有断档和断层及木梳状的缺口带。峰值显示与照片的影调分布吻合,图中相对应的采样数据与显示器观看非常一致。淡雅的白云有层次过渡,不是死白的255。中灰部位的数据平均值约126,与绝对平衡灰128非常接近。最精彩的是黑色,R2 G5 B4是完美的黑色,不是全部为0的死黑,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数码完全可能一步拍摄到位,不是非要经过后期调整。

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图3-41

  图3-41是一张在坝上五花海拍摄的照片。受样片分析的启发,对这种中常反差的场景,使用偏重中央平均测光,不做曝光补偿,正确测光以后按得到的曝光值直接拍摄,得到的照片色彩、反差、密度都十分理想,不需经过任何后期调整。

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图3-42

  我们把这张照片进行色阶分析(图3-42)。这张照片没有大片的阴影,反差中常、光线平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数码相机的宽容度。使用与样片拍摄的相同型号的相机,这张照片设置了中饱和度,白云的层次非常丰富,白云面积较小的最高亮度为R250 G250 B255,大面积的白云R246 G247 B252。最近的白云层次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高光区,因此白云的层次相当丰富。远山R88 G90 B117,正确地对应了由于空气透视而形成的蓝绿色的山峦。头发的黑部浓黑而又有层次,不是全部为0的死黑。中饱和度的设置使黑色中的R数据略高在意料之中。色彩较佳能样片稍显鲜艳是设置中饱和度高所致。笔者拍摄了大量的数码照片,说实话,不经过后期调整而拍摄一步到位的照片为数很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前期的各种设置与场景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数码前期的拍摄达到最佳效果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事情。


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图3-43

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图3-44

  经过实验,我认为数码相机的宽容度不少于10级,而绝大多数中常反差画面的主要层次都在7级光比之内(如图3-43所示,不排除画面有极个别的小画面的极白和极黑)。这些小面积的结构对画面主体不产生根本的影响。图3-44中“亮度”是灰阶的RGB的平均值,“光比”每相差1级EV值所对应的级差。按照中灰值测光和曝光,数码相机可以轻松记录7级光比而无需后期再去调整。但是请注意,必须按中灰值测光、曝光,在测光时能否找到并确定中灰区域使用正确的测光方式就成为关键。

  我们再利用这张图看看曝光过度是怎么回事。虽然数码相机有10级的宽容度,但是在曝光时,如果选择了浅灰区,就可能错把浅灰区当成中灰区而造成判断失误,也就是为了保证亮部层次使记录偏重于高光,此时暗部曝光不足,在原片上没有层次,这些片子必须经过后期调整以再现暗部层次。这种做法可以大大地扩展数码宽容度,是数码的一大优势。这种拍摄常见于负片中的“按暗部曝光,按高光显影”,也是一种经典的曝光方式,但是在数码相机上会造成高光过曝、形成死白,这种死白无法在后期得到改善和调整,因此除非特殊情况,不能使用这种拍法(图3-45)。

秘技:不同反差下的法则

图3-45

  数码相机的画质有这样的一种现象;以噪点大小为界限,可以分为高画质和低画质两类。噪点小到不易察觉的为高画质。这一级处在宽容度7~8档之间。高画质部分影像无论从清晰度、色彩、质感各方面都有优异的画质表现。而明显能看到噪点的低画质影像,以ISO100为例,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1级。在多出来的4级中,影像质量会略逊于高画质,主要表现为出现较大噪点。噪点的大小与相机的品牌有关,某些品牌相机拍摄出来的画石的噪点很小,对影像的层次影响不大,完全可以接受;而有些品牌的拍摄出来的画面则噪点较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对比体会。一般说来,价格高的相机噪点低,一分钱一分货,符合价值规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联系邮箱:9145908@qq.com